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年度好提案、得到有关部门答复并推动落实——对于一份政协提案而言,这些几乎可以说是它的最高荣誉。去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河北省委会主委何秉群带来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提案》在近6000件提案中脱颖而出,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共鸣,不仅被列为“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也将“全国政协2024年度好提案”之衔收入囊中。2024年是何秉群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履职的第二年,提案何以一言中的?何秉群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履职心得。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加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对凝聚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革历来具有爱国传统。作为一名民革党员,要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高度重视国家安全与民族复兴。”
“我长期从事法律工作,了解全民国防教育总体情况,期待在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法治化、制度化建设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
社会需求、专业背景、民革历史传承与家国情怀——多重责任感促使何秉群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主动发声、积极行动。“全民国防教育看似‘小众’,实则关乎民族精神根基。”
谈及上述提案得以荣获好提案的原因,何秉群告诉记者,“冷问题”需要“热思考”,要善于从“冷领域”中挖掘“热价值”,为国家长治久安建言献策。除此之外,内容上还要注重以“小建议”撬动“大提升”。“提案未必都要追求‘大而全’,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也可能激活整个体系的提升优化。提出提案的过程,就是践行‘调’以务实、‘研’以致用的过程。”何秉群说。
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行责任的重要方式。好提案应具备哪些条件?如何才能发出百姓叫好的好声音?
对此,何秉群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在他看来,一份好提案需要具备选题精准、调研深入、建议中肯、效果明显等多种要素。
如何把调研做深做实?何秉群总结了三个“运用好”——一是运用好“蹲点式”“沉浸式”调研方式,深入调研对象,近距离接触实际,详细了解、记录所看所闻所听,提高调研结果“鲜活度”;二是运用好“穿透式”走访,在深入剖析部分复杂问题时,可与基层一线群众进行“一对一、面对面”交流,打消被调研对象顾虑,鼓励其畅所欲言,增强调研成果“真实性”;三是运用好“智能化”辅助手段,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抓取、碰撞相关网络数据,并生成调研所需的数据分析报告,提高调研成果“可视化”。
与何秉群交谈中,记者不由得被他务实的作风和严谨的态度深深打动。千字文章之下,原来是数场的会议、数十次的调研、数百份的材料,在一次次访谈、畅谈、恳谈中筑成的坚实基底。
在调研扎实、情况真实、材料翔实的基础上,建言如何起到务实之效?何秉群认为,提案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所列建议要同时具备治标和治本的功能,建议内容要明确、具体,具备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推广性,便于被提案承办单位将提案建议转化为务实工作举措。
“在《关于加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提案》中,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从利长远的角度提出理顺制度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等建议,从谋当下的角度提出分类分段施策、改进方式手段等建议。这样的提案建议便于有关单位采纳,也有利于全民国防教育有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何秉群介绍。
令何秉群感到欣慰的是,去年,这份提案很快得到了一系列的回响:中共中央宣传部作为提案主办单位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动全民国防教育领域改革,推动《国防教育法》修订工作,研究制定《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大纲》;2024年4月25日,全民国防教育专项工作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军地各有关方面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有关干部学院等计划将国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12部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的通知》……“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我想这是一份提案最好的归宿。”何秉群说。
采访最后,何秉群向记者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参加全国政协及河北省政协会议35次、调研30次,累计走访企业、社区、机关单位、群众合计60余次……
是“啄木鸟”也是“工程师”,何秉群这样形容自己的履职之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把‘提出好提案’作为重要价值追求,既要善于当‘啄木鸟’发现真问题,更要精于做‘工程师’提出好对策,让政协提案成为连接中共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在新时代政协舞台上书写好政协委员履职答卷。”他说。
(吴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