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传承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合而不同”的智慧、“天下为公”“协各万邦”的理念,融入了现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的重要功能,实现了执政与参政、领导与合作、协商与监督的有机统一,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提升了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展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显著优势:一是实现利益代表的广泛性。能够更好地代表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拓宽、畅通各种利益表达渠道,全面、真实、充分地反映各社会阶层人士的意见建议,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和协调各方关系。二是体现奋斗目标的一致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行动,汇聚起强大的社会合力,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三是促进决策施策的科学性。通过政党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安排,集中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能够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四是保障国家治理的有效性。着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对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履职尽责的支持保障,能够优化政治资源配置,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来自贵州,这里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动实践地。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各方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人才资源汇聚贵州,从参与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到助力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从推进“毕节试验区”“黔西南试验区”的规划建设,到实施“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贵州多党合作示范区”的创建,在助力贵州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升地方治理效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素质和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贵州的实践证明,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框架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一心、共商国是,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统筹资源、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实现国家发展目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我们要对标高水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要求,恪守合作初心,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履职能力。自觉做到“讲政治、重团结、干实事、守规矩”,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新”“三好”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民之关切”,把自身所长与服务中心大局所需紧密结合,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以履职尽责的新作为,为我国多党合作事业新气象增光添彩。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贵州省委会主委 王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