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快全民健康进度条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对此,各地积极实践,通过“体重管理年”拉快全民健康的进度条。
源于对河北省衡水市健康减重大赛的关注,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副市长崔海霞。衡水市在2024年举办健康减重大赛,帮助众多参赛者成功减重,同时传播了健康生活理念,提升了公众健康素养。这一实践不仅成为“健康入万策”的生动案例,更验证了社会共治的可行性。“衡水市健康减重大赛的实践表明,当追求健康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时,便能释放以一带万的治理效能。”崔海霞说。
健康治理版图在扩大
如何进一步推动实现全民健康?崔海霞拿出了一套“组合方案”。她建议,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健康指标纳入政府考核;制定出台重大政策、规划和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时,开展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如在城市规划时预留健身空间、在制定教育政策时纳入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崔海霞表示,可以构建“政府主导﹢专业支撑﹢市场参与﹢全民行动”的生态链。推广“健康积分”激励措施,居民可通过积分兑换物品或服务,企业根据健康绩效可享受税收优惠。探索“社区健康管家”模式,让健康知识和医疗服务更多地进入社区,融入居民的生活。
“此外,可以建设全民健康大数据平台,打通医疗、医保、体育、环境等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智能化健康风险预警和精准服务,以数据驱动健康服务可及性。”崔海霞说。
“治未病”大有可为
崔海霞认为,医疗机构在“治未病”上大有可为。在推动全民健康中,医疗机构可发挥预防前哨站的作用,以减重门诊为支点,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学校,开展肥胖筛查、慢性病早期干预;发挥服务辐射点的作用,通过医联体开展健康指导员培训,向基层输送技术,实现家门口精准指导;发挥数据枢纽站的作用,整合医疗、体检数据,锁定有健康风险的人群,定向推送干预方案;发挥资源连接器的作用,联合体育、文旅部门设计健康场景,如健康跑、中医文化夜市体验,联动各方创新健康激励机制等。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