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专题>>2025>>2025年民革参政议政专题>>代表委员建言
马传喜委员:聚焦农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5年03月06日10:29

“当前,我国种粮农户仍以小规模生产为主,农机化水平较低,多为小农机作业,作业效率不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同时,现有的农业服务主体在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马传喜带着对农业领域的深入思考与关切,提出了一系列紧扣时代脉搏、关乎民生福祉的提案。长期深耕农业研究领域,马传喜的每一份建言,都凝聚着对行业发展的洞察与对农民群体的关怀。

在调研中,马传喜注意到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中,由于受灾等因素影响,种粮效益下滑,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冲击。他认为成本过高是制约种粮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改变这一现状,马传喜建议以县域为单位,加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县域在农业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承担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的重任。在县域内,可以通过综合利用国家及省级政策,加强队伍建设,增添和改进设备,积极引入科技创新力量,对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主体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人员培训,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于粮食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种粮农户的收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马传喜在采访时提到,安徽地处南北过渡地带,物产丰富,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然而,目前特色农产品发展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加工市场不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马传喜建议,应重视特色农产品开发,树立大食物观,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要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行管理和调度,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种业发展如今已步入关键时期,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种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像转基因、基因编辑、基因组等生物技术不断涌现,过去国外大公司在生物技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如今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但在生物技术广泛应用的前夕,必须重视摆正先进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关系。若不注重保护传统育种技术,先进生物技术培育的品种可能会吞噬传统品种。”对此,马传喜强调,一方面要重视品种权保护和专利技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另一方面,针对传统育种技术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强品种审定管理,避免品种相似度过高,鼓励自主创新,促进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种业的自主可控。

分享到:

专题推荐

  • 民革十四届三中全会
  •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