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启新程——民革专家学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3月5日,又一个“春天之约”如期而至。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并赋予江苏省“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民革江苏省党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徐州市委会副主委、徐州市农科院院长李强3月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感振奋,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给我们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和工作重点。”
李强是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他带领的徐州市农科院是我国甘薯种苗繁育的重要基地,仅育成的优质甘薯品种就超过50个,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世界甘薯看中国,中国甘薯看徐州已成为国际甘薯业界的共识。
李强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等重要指示,需要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下一步,徐州农科院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农业科技前沿,用创新和融合的思维,强化种业创新使命,攻关育种新技术,加速推进小麦、水稻、甘薯、大豆、花生、玉米、大蒜等徐字招牌优良品种选育,研发配套绿色轻简高效技术;同时强化科技服务支撑,不断提升科技服务生产一线效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来推动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擘画农业强国新蓝图。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民革江苏省委会常委、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范一中始终关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去年的江苏省政协会上,他建言加快建设世界级学科中心、把江苏打造成世界人才高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经济大省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教育大省和科技大省,责无旁贷。”范一中说。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北京、深圳、杭州、合肥等城市率先布局,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赋予了磅礴的新动能。江苏近年来也敏锐的把握到了时代的脉搏,在智能电网、数字经济等方面积极的发力并取得重要成就,南京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也实力雄厚。但与国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引领型城市相比,江苏境内的人工智能产业还有显著的差距,特别是缺乏头部企业。建议整合省内的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打造区域人工智能研究及应用高地,高效助力江苏的高质量发展。
民革江苏省委会委员、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骏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挑大梁”“作贡献”指明了4个着力点,“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厚望重托,既是深沉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民革党员,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好贯彻落实、积极建言献策。
一是努力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库优势,围绕江苏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设立专项基金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推进“揭榜挂帅”机制持续优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
二是更好履新民主监督职能,以深化改革与开放协同为突破点,针对“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要求,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例如,针对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落实情况开展专项调研,督促落实“一视同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三是联合民革江苏省组织开展联合调研,就跨区域产业链协同、生态共保等议题,针对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需求,推进设立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示范区。
四是充分发挥民革社会服务品牌,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在苏中苏北农村开展“乡村振兴导师”计划,通过“科技+产业+金融”组合模式助力富民增收。针对法治、“三农”等领域,推动民革党员之家与党员服务基地建设,打造“家门口的共富平台”。
“我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四新’‘三好’要求为遵循,围绕四个着力点广泛收集社情民意,重点关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民营企业权益保障等短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彰显新型政党制度优势。”陈骏说。
江苏省政府参事、民革南京工业大学总支部主委王冀宁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他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江苏需找准发力点,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深度对接是破题关键。江苏可通过设立联合实验室、共建研发中心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二是培育创新型企业,激活主体活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力争突破。同时,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领军企业。三是优化创新生态,夯实服务保障。完善的创新生态是融合发展的“助推器”。要强化科技金融支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升成果转化效率。设立科技基金和专利运营平台,已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高效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新定位,明确了角色担当。江苏依托科教优势和产业基础,应勇于探索、主动作为,在全国范围内发挥引领作用,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民革江苏省委会企联会副会长、日联科技董事长刘骏说:“这两天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赋予企业的责任与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这为我们企业下一阶段发展指明了方向。
日联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立伊始就专注于X射线全产业链技术研究。刘骏带领团队成员历经10年持续研发,攻克了射线物理关键技术,在核心零部件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并实现产业化应用。这项成果解决了国内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精密检测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日联科技也成为全球第三家、国内首家拥有此项技术的“领跑者”,成功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空白。
刘骏表示将从三方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方针:一是强化科技自主创新,未来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不小于10%,重点突破高端装备核心部件"卡脖子"和人工智能AI赋能检测技术;二是深化绿色智造转型,计划持续投资建设数字化碳中和示范车间,推动生产全流程降耗增效;三是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与江苏省内5所高校共建"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特别要把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机遇,我们年内将实现供应链协同效率提升30%。同时牢记企业社会责任,持续完善员工技能提升计划,确保全员年均培训时长不低于60小时,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员工。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将以会议精神为指引,在稳增长、促创新、惠民生的多维坐标系中找准定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企业力量。
民革江苏省委会“三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处长崔曙平对习近平总书记就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和为民初心。作为村镇建设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江苏是经济强省,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和谐的省份。但在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和运维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主责主业,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着力推动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负人民的期望。
民革东南大学基层委员会党员、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何玉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并强调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这一指示不仅是对江苏发展的高度期盼,也为全国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发达的制造业基础、广阔的科技应用场景和强劲的产业集群势头,但其在突破性成果和新兴龙头企业培育方面仍显不足,高质量科技供给的短板亟待补齐。我认为,江苏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深度不足只是表象,深层症结在于资源分散、要素协同乏力,未能形成合力效应。为此,江苏应秉持长期主义,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破解瓶颈,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机制、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产业生态优化机制和长期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实现科技、教育和人才的政策联动和资源整合,全面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的战略部署。这不仅能助力江苏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也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