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是世界前沿科技,是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一名从事量子计算研究20多年的科技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表示,将进一步加快安徽省自主量子计算机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强安徽造自主量子计算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部署,构建自主可控的量子计算机生产制造业,探索量子计算在金融、生物医药和大数据等行业领域的应用示范,为量子计算科技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郭国平说,从科技研发看,安徽是我国量子计算科研力量最强省份之一。从产业发展上,我国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第一条量子计算机组装测试线、第一套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均诞生于安徽。目前,安徽造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已商业化部署到了算力、教育、国防等多个领域和全国十多家超算中心、60多所高校、300多家单位企业。
如何更好地推动量子计算发展?郭国平建议,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策略,坚持两条腿走路。“量子计算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更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发力。”他建议,政府通过示范项目等方式,推动量子计算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运用,构建量子计算生态圈,促进超级计算、智能计算与量子计算三算融合发展,推广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编程语言,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郭国平还建议,加速培育中国自主量子计算机的生产制造链,增强量子计算生产制造的自主可控率。同时,系统布局多层次量子计算教育和培训系统,培育量子计算研究型、应用型和技工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