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永续存在的伟大摇篮。“中国目前有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成功申办经验,推动黄河申报世界双遗产,与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略相吻合,是传承中华文明、保护自然生态和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河南省委会主委张弓表示。
张弓建议,建立协同管理机制,提炼申遗主题形成“黄河文化遗产走廊”资源目录。成立黄河申遗联合工作组,由有关部门牵头,联合沿黄九省区共同成立跨部门跨区域申遗工作组,协同推进申遗工作。系统调查、梳理并整合重要的文化、历史、自然景观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黄河文化遗产走廊”资源目录。
黄河流域部分地区面临生态退化、水资源短缺、污染等生态问题可能对申遗产生不利影响。张弓建议持续推进生态保护,打造“黄河文化遗产旅游带”,将黄河申遗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相结合,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做好文旅与生态保护融合,完善遗产区的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
黄河流域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分布较为分散。张弓认为,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科学界定并明确遗产核心区与缓冲区范围,设立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区。
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国际交流方面,张弓建议设立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统筹资金支持遗产保护、环境整治及文化展示;设立黄河文化国际合作中心,促进黄河文化与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交流,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和学者进行考察和评估,并通过举办黄河文化国际论坛、学术交流等形式,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提高申遗科学性和国际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