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发展,建筑行业迎来机遇与挑战。传统建筑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需求,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于是,以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成为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各地积极探索虽有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湖南省委会主委蒋涤非在调研中关注到,现行招投标政策中设计、生产、施工等建造流程联系不够紧密,对新型建筑工业化相关指标缺乏明确要求,不利于筛选出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工业化建造企业。
针对招标投标体系不适应的问题,蒋涤非提出,完善适配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招投标政策,推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EMPC),实施一体化招标机制,允许工业化企业通过联合体形式公平参与投标。强化模数化、标准化和集成化设计引导,构建源头驱动机制,促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健康有序发展。
调研中还了解到,现有工程造价体系未充分考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和需求,工业化建造带来的工效、品质和成本优势在现有造价体系中难以凸显。
“要拓宽工程造价体系。”蒋涤非提出,应突破传统计价模式局限,综合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特点,健全完善适应产品化建设交付模式的工程造价体系。核定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全流程中的费用构成,制定BIM技术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综合成本精准核算。
与此同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和教育培训体系不匹配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行质量安全监管仍按照传统建造方式开展,未建立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相配套的,基于产品化建设交付模式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而高等院校的现有学科设置和教育体系仍基于传统建筑业的手工作业模式,尚未设立新型建筑工业化相关专业学科、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为此,蒋涤非建议,创新质量管控体系。学习借鉴汽车制造质量管控模式,探索引进质量保险机制,对建筑产品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全过程实施全链条质量风险管控,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针对构建专业教培体系,蒋涤非提出,构建“学科教育+职业培训”机制,推动高校设立完善新型建筑工业化相关专业学科,将新型建筑工业化相关内容纳入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建立产教融合的职称评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