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民革人物>>党员园地
马珺:推进铸魂育人工程 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2025年04月29日08:48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创新就是未来,人才就是未来。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同时是科技创新的重镇。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

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扎实推进铸魂育人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全过程,坚持“五育并举”,协同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以“大思政课”建设深化思想引领,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命运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培养适应地方发展的急需人才。加快适应产业企业创新需求,构建学校和企业共同体,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建设实践基地,锻造适应时代发展、行业需求的基础人才。要发挥科教协同育人优势,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将科技前沿成果和行业企业技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适应国内产业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求,加大国家急需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方向的学科专业布局,加紧培育具有开阔国际视野、强大发展后劲的创新型人才。发挥“指挥棒”作用,深化教师考核评价改革,把教师教书育人的表现、培养地方所需人才的成效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贡献作为学校内部管理、绩效考核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推进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多学科交叉、多领域协同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新形势新征程,我们要坚守使命任务,推动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河南省委会副主委)

专题推荐

  • 民革十四届三中全会
  •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