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民革人物>>党员园地
杜海峰:以教学为根 以创新为锚 以铸魂为要         2025年04月29日08:49

作为高校社会科学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的思想伟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已成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是科技和人才发展的根基,科技是教育成果的转化和人才价值的体现,人才是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最终目标。只有将三者有机统一,才能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以教学为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进入新时代,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虽然极大地丰富了学习渠道,但是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作为高校教师,我将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前沿知识,通过教学质量的提升改进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将利用人工智能现代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加强人工智能在教学各环节的应用,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内容结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让学生更多了解和掌握前沿科技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社会应用,提升培养质量。

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以创新为导向”,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虽然社会科学研究并不面向具体技术的突破,但创新仍然是其“魂”: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为新技术提供应用场景,需要综合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科学地总结中国经验,建立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本身也需要创新,要将技术进步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新内容纳入研究,发掘中国智慧,提炼理论规律,为构建中国的理论体系进行有益探索。我的研究团队将面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积极利用新技术创新研究范式,继续聚焦城乡居民生计的可持续、县域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公平、性别平等与家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与基层治理、碳中和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等关键议题,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特别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规律,探索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政策模拟,预测政策效果,实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研究成果新突破。

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更加“以铸魂为要”,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作为高校教师,我将始终遵循“其身正,不令则行”,秉持以德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能力建设,始终把师德师风放在前,把思想道德放在前,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广学一域,起到率先示范作用。同时,积极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最新的制度和政策,引导学生更好地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时代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主动承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提升学生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能力。

作为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陕西省委会副主委)

专题推荐

  • 民革十四届三中全会
  •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