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27日,民革廳級實職干部廉政警示教育會在京召開。
9月26日至27日,民革廳級實職干部廉政警示教育會在京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鄭建邦出席開幕會並講話,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惠東出席會議,民革中央副主席谷振春主持開幕會並作閉幕講話。
這是民革中央第二次召開全國規模的廉政警示教育會,對廳級實職干部開展警示教育。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加強民革廳級實職干部廉潔從政教育,推動民革黨員干部嚴守政治紀律,樹牢法紀觀念,提高秉公用權、廉潔自律的意識,營造全黨清正廉潔的氛圍,推動實職干部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鄭建邦出席開幕會並講話。
鄭建邦在開幕講話中指出,換屆以來,民革中央高度重視實職干部的廉政警示教育工作,主席辦公會議多次研究,決定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進一步增強實職干部的紀律意識、紅線意識,進一步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打造風清氣正的干部隊伍,樹立民革黨員干部務實進取、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
“民革全黨要深刻認識加強廉政警示教育的重要意義。”鄭建邦說,民革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者、推動者、維護者,全黨要站在時代的方位,深刻領會這項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加強廉政警示教育,是民革在新時代以黨為師、建設高水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迫切需要,是民革適應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民革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客觀需要。要堅持做好廉政警示教育工作,培養一批政治堅定、代表性強、品行端正、廉潔自律、熱愛多黨合作事業和民革事業的代表人士,為民革發展打好根基。
鄭建邦強調,要以實職干部的警示教育為牽引,把民革廉政建設引向深入。一是與主題教育相結合,加強政治引領。這次主題教育是民革全黨正風肅紀的有利契機,要把政治標准和政治要求貫穿民革自身建設全過程,切實把檢視整改作為關鍵抓手,把警示教育融入到民革的思想政治建設之中,與民革各項工作緊密結合。二是與領導班子建設相結合,涵養政治生態。民革廳級實職干部要身先士卒,牢記“講政治、重團結、干實事、守規矩”的要求,發揮帶頭作用,帶動所在地方組織、所管理部門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共同推動民革政治生態不斷淨化、持續向好。三是與弘揚優良傳統相結合,永葆政治本色。民革全黨特別是實職干部,要堅定理想信念,永葆合作初心,永遠保持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的政治本色,永遠傳承清廉從政、艱苦奮斗的精神,提升自身修養,自覺躬行實踐。四是與作風建設、制度建設相結合,守牢政治規矩。民革要堅持以黨為師,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完善制度建設,樹牢規矩意識,加強對各級領導班子及骨干黨員遵守《民革章程》、履職盡責、廉潔自律、改進作風等情況的監督,各級民革組織要盡快建立警示教育常態化制度,開展好面向不同層級干部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動。
“廉政建設是民革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民革建設高水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重要保障。”鄭建邦要求,民革黨員干部要以此次警示教育會議為契機,學習黨紀國法,從思想深處筑牢廉政之基,以高尚的品德修養和人格魅力樹立民革的良好形象,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谷振春主持開幕會並作閉幕講話。
谷振春在總結講話中表示,民革實職干部要提高思想認識,自覺接受監察監督﹔堅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線﹔管好“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保持清醒頭腦,做人公道正派。要按照鄭建邦主席在此次會議上的要求,把廉政建設上升到關系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效能發揮和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高度看待,倍加珍惜組織信任,珍惜為人民干事創業的機會,時刻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主題授課學習及分組討論。
此次會議採取以會代訓的方式進行,邀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央統戰部紀檢監察組副組長李顯鋒以“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 有力有效推進監察監督全覆蓋”為主題授課。會議還專門播放了警示教育視頻,與會人員進行了分組討論。
民革中央機關局級干部,各省(區、市)民革廳級實職干部100余人參加了會議。
相關背景
2019年,民革中央首次舉辦廳級實職干部廉政警示教育會,得到中紀委國家監委駐部紀檢組、民革中央主要領導同志高度重視,會議取得了預期效果,開啟了民革廉政教育新篇章,並帶動各地方組織分層分類開展形式多樣的警示教育活動。
民革各省級組織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取得了一批很好的經驗。比如,四川省委會開展實職干部廉政教育現場專題培訓﹔安徽、湖南省委會組織機關干部、實職干部到黨風廉政教育基地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開展警示教育﹔天津、山東等省組織編寫警示教育案例。在省市兩級組織的換屆大會上,警示教育被列為重要內容。
分層分類的警示教育已成為民革作風建設的重要形式,幫助民革黨員特別是擔任實職的黨員,不斷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基礎,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經過近幾年對實職干部的教育培訓,民革全黨紀律意識明顯提高,黨內政治生態環境日益改善,為打造風清氣正、務實進取的干部隊伍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相關新聞超鏈接:
來 源︱ “團結報團結網”微信公眾號
作 者︱ 黃昌盛 薛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