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不舍晝夜。多數中國人,都能脫口說出自己與長江的情感聯系。
日前,“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江西召開。這是近8年召開的第4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指出,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於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要毫不動搖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
為讓長江永葆生機活力,受中共中央委托,2021年6月起,各民主黨派中央和無黨派人士開展為期5年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其中,民革中央對口監督區域為湖北省。如今,五年監督進程過半,已進入需系統發力、重點突破的關鍵階段。在今年的民主監督工作中,民革中央見証了長江生態環境的哪些變化,收獲了哪些治理的典型案例和經驗,又將如何科學謀劃今后的工作,推動專項民主監督不斷深化?
5月26日,民革中央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二〇二三年工作推進會在湖北武漢召開。
調整完善工作機制 充分發揮監督職能
“去年長江委一行專程到調研組駐地介紹情況,今年我們首站就來到長江委,算是如願回訪了。”5月26日,在位於武漢市江岸區的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簡稱長江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鄭建邦握著時任長江委黨組書記、主任馬建華的手說,“當然,我們是帶著任務和問題來的。”
由此,2023年民革中央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拉開帷幕。這也是民革十四大后,首次開展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
據了解,民革中央每年都會根據年初中共中央統戰部組織召開的各民主黨派中央、無黨派人士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座談會精神,並結合民革自身優勢特色和工作進展情況,圍繞八類重點調研內容,確定1-2個課題作為當年的監督重點。
今年,民革中央主要圍繞“科學評估長江禁漁實施效果,提升長江禁捕執法監管水平”“創新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強化城鎮生活污水管網建設運營管理”等七個重點關注問題結合湖北省各市州實際情況深入開展監督調研。
為更好地將民革中堅力量匯聚到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上來,當日,民革中央在武漢召開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推進會。
“突出民革優勢特色,拿出過硬監督成果。”會上,鄭建邦表示,通過兩年來的民主監督工作,民革中央對湖北省的工作充滿信心,同時也將以更大的力度、更加有效的方法助力湖北省破解重點難點問題,改進保護修復工作。
今年,民革中央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機構組成人員進行調整,有針對性地補充專家顧問組成員,健全專家參與湖北各地調研統籌調配機制,更新各監督調研組組長和成員,進一步壓緊壓實工作任務。
這一年,民革中央主席鄭建邦、常務副主席何報翔,以及民革中央9個民主監督調研組分別在荊楚大地開展監督調研。他們深入江邊湖畔、基層社區、項目現場,問計於群眾、問計於實踐,全面了解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真實情況,發現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和症結根源。
統計顯示,截至11月底,今年,民革中央以9個監督調研組為主體,組織開展各類監督調研32次,走訪湖北省17個市州29個縣(區、市),召開各類調研會議29次,考察河段水域48個、項目設施99個,開展暗訪6次,抽查暗訪項目13個,實地察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中提及環境問題的整改情況15處。在不同工作層面提出意見建議80余條,提交社情民意信息14篇、監督報告12篇。
“人防”加“技防” 深入開展監督工作
在保護長江的過程中,民革中央充分發揮黨員企業技術優勢,在“人防”的基礎上加入“技防”,研究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建立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大數據“鏡像系統”,依托國家相關部委和湖北省各相關單位提供的環保、氣象、水利等數據,為水體中的污染物及其來源創建一本“明白賬”。
據了解,在2021年對口民主監督工作啟動之初,民革中央就與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建立了多層次信息共享、溝通協作機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大數據“鏡像系統”建設正是在該協作機制下推進的。“鏡像系統”依托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同時利用氣象、環保、水利、農業等相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形成生態環保態勢感知﹔通過大視角下的主動探查,對長江流域進行重點污染區域的問題識別與分析﹔利用大數據,深度學習等現代化手段,形成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民主監督評價結果。
“‘鏡像系統’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填補現有各重點控制點以外區域的監測盲點,更好地實現對湖北省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的常態化監督,將民主監督工作推向深入。”民革中央社會服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民革中央探索運用數字技術分析評價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狀況,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創新性開展民主監督工作,這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舉措。
“進入數字時代,民主黨派開展民主監督工作,同樣需要現代化的工作方法和思維。”在專家顧問組成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看來,民革中央積極探索創新,把數字治理運用到民主監督中,讓數據跑起來,用數據來監督,此舉將為長江大保護提供更多科學支撐,作出更大貢獻。
在今年3月舉行的各民主黨派中央、無黨派人士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座談會上,“民革中央探索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監測和決策體系建設”的工作經驗,得到中共中央領導同志充分肯定。
7月舉行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民革中央民主監督大數據“鏡像系統”作為好經驗好做法,向與會代表分享。
堅定推進“十年禁漁” 助力監督取得新成效
近日,由湖北武漢農業農村部聯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同組織實施的“2023年長江干流武漢段長江江豚監測調查”顯示,武漢長江水域兩端都有江豚在活動,這驗証了長江大保護和“十年禁漁”成效。
據了解,2020年前,因過度捕撈、武漢城區及上下游江段水質下降等原因,魚類資源縮減。三次長江江豚科考,均未在此發現江豚蹤跡,一度將這裡定義為江豚分布的“空白區”。
為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措施、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2021年1月1日起,作為實施長江大保護的歷史性、標志性、示范性工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
“十年禁漁”的工作開展以來,實施效果如何?還有哪些瓶頸問題?對此,民革中央非常關注。
今年5月26日,由何報翔率領的民革中央調研組,赴武漢漁政碼頭,針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民主監督調研。
調研組發現,長江禁捕科技支撐有待加強,亟須對長江禁漁的實施效果開展持續監測和科學評估,增殖放流科學性有待進一步規范,恢復江湖連通性、恢復特有魚類棲息地等工作還有待推進。
為鞏固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成果,調研組建議,要以久久為功的定力深入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並就“十年禁捕”產生影響開展專項研究和科學論証,保障長江生態鏈健康發展。
“從2021年6月至今,民革中央已組織開展監督調研81次,在不同工作層面提出意見建議321條,提交社情民意信息32篇、監督報告40余篇。”民革中央社會服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於民革中央的民主監督意見,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主要領導同志批示要求相關部門認真研究,根據問題導向,提出落實措施。湖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將民革中央提出的意見建議分解到湖北省發展改革委、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等9個相關單位,研究提出整改落實措施,並向民革中央反饋。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民革中央社會服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民革中央將繼續按照中共中央的統一要求和部署,進一步提升民主監督能力和水平,聚焦監督實效,找准工作切口,立足自身優勢,深化監督成果,以實際行動幫助湖北省加強和改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發揮多黨合作制度的巨大優越性,確保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惠澤人民貢獻民革力量。
來源:人民政協報
記者: 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