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這一熱詞成為眾多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提出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3月7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民革界別舉行小組熱點議題的討論,民革3組十分關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話題,委員們討論熱烈,建言積極。
構建與新質生產力
相適應創新體系
“新質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必須加快釋放創新動能,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丁華鋒委員的發言開宗明義,當前我們面臨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全球競爭的加劇等諸多挑戰,傳統產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和市場變革,在此背景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丁華鋒提出,要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創新生態系統。加強完善新型舉國體制,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問題,集成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和國企民企多部門資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難題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在充分發揮國家戰略導向作用時,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生態系統,塑造大中小科技企業梯度布局的創新格局。
“建議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賈海洋委員注意到強大的基礎研究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他建議,增加基礎研究經費的穩定支持,發揮基礎研究作為創新動力源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對長期堅守基礎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給予專項支持。同時,增加交叉類研究項目,鼓勵同一領域上下游研究以及多學科多領域之間的合作。
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如何讓更多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持續迸發創新活力,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議題。
杜海峰委員談到了陝西開展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的重要經驗。
所謂“三項改革”,是指陝西省自2022年以來針對科技人員面對成果轉化“不敢轉、不想轉、沒錢轉”的問題,推出了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研成果轉化3個方面的改革舉措。
“可以以‘三項改革’經驗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杜海峰建議,持續深化科技成果轉化制度改革。持續加強科技轉移人才隊伍建設,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創新科技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優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環境,完善科技成果供需對接機制。
夏先鵬委員也提出,認真研究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鏈條的每個環節,通過完善技術市場准入評估手段、健全相關保障機制等,暢通成果轉化渠道。解剖國有創新主體和民營企業創新主體在推動成果轉化方面的有效做法,持續強化創新主體間的技術合作。進一步激發科技工作者職業責任感、調動積極性,在培養科技人才中注重保護其創新熱情。
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何杰委員表示,要注意防范新興產業產能反復過剩的問題。他建議,行業協會要引導新興產業減少盲目投資、重復建設。提高產業政策的普惠性功能性,從直接干預型向間接引導型轉變。
張伯軍委員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解決劣幣驅逐良幣問題。要為真正質優價廉的產品留出市場空間,以此促進創新產品研發企業的積極性,加速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丁華鋒建議,要打造支撐新質生產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特色,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高效聚集各種創新要素,打造科技創新增長引擎,增強新產業全球競爭,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奠定堅實的產業結構。
教育科技人才協同融合發展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科技、產業、人才日益融合,才能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目前還存在高等教育與產業融合不深,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程萍委員提出,高等院校是孵化培養創新人才、支撐賦能的主陣地,要深化產教融合,從源頭上扭轉創新型人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同時加大引才力度,為高層次人才、創新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對於發揮好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程萍指出,當前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國家創新的生力軍,對解決我國關鍵核心卡脖子問題,推動我國經濟向創新驅動轉型有重要意義。建議營造更為包容公平的競爭環境,進一步發揮民營企業在國家科技戰略中的積極作用。
霍衛平委員關注到東西部創新能力的差距問題。“加快破解西部地區科技資源不足與科技創新任務緊迫的矛盾,推動科技創新東部所能、西部所需形成有效結合,對充分釋放西部地區發展潛力,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霍衛平建議,完善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區在特色優勢領域,優先布局建設國家級創新平台和大科學裝置。深化東西部科技創新合作,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鼓勵支持東西部省市推進技術合作,健全以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一體化創新體系。
加快構建清潔能源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加速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成為能否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孫繼業委員表示,核電具有能量密度高,佔地規模小,長期運行成本低等獨特的優勢,可有效替代化石能源。國際經驗証明核電是一種經濟、安全、可靠、穩定、高效的清潔新能源,也是實現雙碳目標最直接有效的戰略選擇。
李國華委員也十分關注清潔能源的發展,圍繞氫能產業發展,去年他參與了十余次調研。“氫能是一種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在能源轉型和綠色低碳背景下,全球范圍興起了‘氫能經濟’與‘氫能社會’發展熱潮,中國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出台氫能戰略規劃,加快能源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強化科技引領,以氫能布局搶佔綠色未來發展。”李國華建議,要發揮科技引領和產業優勢,闖出一條氫科技引領氫產業的路子。
來源:“團結報團結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王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