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流通體系事關國民經濟的暢通循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物聯網,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降低物流成本。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必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由此可見,流通在國內大循環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地位,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鄭建邦在3月14日民革中央中山議政會上的講話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流通體系建設,多次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
我國現代流通體系規模巨大,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正向著網絡化、規模化、平台化、集群化、供應鏈化的方向加速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構建新發展格局任務艱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都離不開流通體系的有效支撐。
我國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存在哪些短板和弱項?如何進一步完善高效順暢的現代流通體系,真正實現降本增效,為實體經濟“通筋活絡”?
調研組在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東方紅(洛陽)國際陸港調研。團結報記者 黃昌盛 攝
調研組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的中外運物流有限公司考察。團結報記者 吳姝靜 攝
不久前,受中共中央委托,民革中央主席鄭建邦、常務副主席何報翔率調研組分赴河南和廣東,圍繞“加快建設高效順暢的現代流通體系,暢通國內大循環”課題開展2024年度重點考察調研。
近年來,河南和廣東積極打造現代化交通樞紐,兩地區位優勢明顯,商貿服務集中,市場繁榮活躍,有著豐富的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經驗。民革中央希望通過調研,深入了解地方創新舉措、存在問題及相關建議,為在全國范圍扎實推進建設高效順暢的現代流通體系、暢通國內大循環獻務實之策。
實施“大流通”管理
健全政策聯通的統籌協調機制
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100多年前貫通中國南北、東西的鐵路大動脈蘆漢線、隴海線就交會於此,於是鄭州躋身最早一批“火車拉來的城市”,成為中國鐵路網的樞紐之一。
如今,河南已建成“米”字形高鐵網,鐵路運輸實現了更大的跨越。河南的鐵路不僅聯通全國,更通達國外。2020年7月,鄭州獲批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以此促進中歐班列開行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
調研組在鄭歐班列進口商品展示體驗中心調研。團結報記者 黃昌盛 攝
民革中央調研組來到鄭州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開行班列、服務企業、帶動就業人數等數據正在大屏幕上實時更新。該中心負責人介紹,目前鄭州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1萬列,拓展形成了“23個境外直達站點、8個出入境口岸”的國際物流網絡體系,運營網絡遍布歐盟、俄羅斯、中亞、東盟等地40多個國家、140多個城市,初步實現了“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境內外物流網絡布局。
物流通道在不斷拓寬,物流網絡同樣越織越密。近年來,包括河南、廣東在內的多個物流大省加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系統布局物流樞紐、基地、網點,初步形成了“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
流通體系覆蓋范圍廣、涉及領域多,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跨層級特點明顯,比任何領域都更需要建立快捷高效的統籌協作機制。這方面是調研組關注的重點。
“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統籌協調,避免多頭管理、力量分散。”調研組建議,統籌交通樞紐集群、樞紐城市、樞紐港站的建設與發展,建立健全戰略統籌協調機制,推行“大流通”管理模式,聚焦全鏈條降成本、系統性降成本等重點任務,加強各地的協作配合,提高稅收、路政、海關等管理環節的協同,打通流通“大動脈”,暢通國內大循環,為物流提質、增效、降本提供有力支撐。
提高銜接水平
形成路路相通的多式聯運格局
在河南萬邦國際物流城,車輛穿梭如織,貨物進出繁忙。一輛輛大型貨車滿載各種蔬菜水果,有的供本地批發商選購,有的整車發往其他地方。
“主要經營什麼果品?”“運輸成本高不高?”一家挂有“全球直採”標語的水果經銷店吸引調研組駐足詢問。
據店主透露,得益於公路鐵路跨境遠距離運輸效率的大幅提升,近年來進口水果的品質得到了保証,與此同時成本和價格開始雙雙走低,消費者得到了實惠,需求也在持續攀升。“我們已在泰國打造了榴蓮等熱帶水果直採基地,這幾年批發價降到了十幾塊一斤,銷售量年均增長50%左右。”
“周轉周期一般在15天以內的貨品更受外貿市場歡迎,這意味著貨價和匯率的雙重穩定”“農產品每轉運裝卸一次,都要增加10%的貨損,還不包含額外的人工成本”“盡快實現各交通主體的業務、信息、單據各鏈條的統一和共享”……在廣東,調研組同樣從企業代表口中聽到關於完善多式聯運、提升運輸效率的反饋。
調研組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中儲洛陽綜合物流產業園調研。團結報記者 黃昌盛 攝
“公、鐵、水、空之間實現順暢銜接,是多式聯運實現降本增效的必由之路。”調研組認為,應統籌協調道路運輸、鐵路運輸、水上運輸、航空運輸等服務規則,建立與多式聯運相適應的互認機制,打造跨區域多式聯運資源共享信息平台,進一步提高技術標准、操作流程、安全管理的銜接水平。
集裝箱堆疊如山,吊機臂有序作業,轉運車往來穿梭……站在深圳市鹽田港瞭望台,調研組一行看到這樣一幅繁忙有序的景象。調研組了解到,廣東海岸線長,水系較發達,深水良港廣為分布,水運優勢突出。河南則在公路、鐵路、航空方面運輸優勢明顯,其公路貨運總量位居全國第二,鄭州機場年貨郵吞吐量也達到了全國第六。
對此,調研組表示,應當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形成“宜水則水、宜陸則陸、宜空則空”的綜合運輸新格局。
著眼創新驅動
打造數據暢通的智慧物流系統
在分揀區,一件件快遞被送上自動分揀工作帶,然后像“長了眼睛”一樣,在幾百個格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轉運區,一個托盤上就有6個貨箱整齊碼放,機器一掃描就獲取了所有快件的信息……
這不是小說對未來生活的幻想,而是位於廣州的順豐華南航空樞紐中轉場的現實場景。通過研發包含智能分揀、智能存儲、智能配送服務在內的智慧物流系統,一些頭部物流企業提升了物流運輸效率,降低了錯誤率、丟件率。
無獨有偶,在鄭州機場北貨運區,機場打造的電子貨運信息服務平台已實現20余種紙質單証線上辦理,數字化辦公有效實現了物流運輸的降本增效。
現場考察后,調研組感觸很深。“要著力推進創新驅動”,調研組提出,應當持續加強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投入水平,加快流通領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流通產業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數據、資本和高素質人力資源密集型產業轉變。
隨著全球“脫碳”進程的持續推進,綠色節能的發展模式被進一步擺在重要位置。在流通領域轉型創新的呼聲中,綠色和智能同樣備受關注。廣東作為外貿大省敏銳地嗅到了這一變化。據鹽田港相關負責人透露,國際市場已經開始要求港區提供物流碳排放的相關數據。
“要研究建立科學、合理、動態的物流碳排放強度等級分類制度,加大新能源等綠色節能技術應用,推廣綠色包裝、綠色運輸等綠色低碳措施。”調研組建議,把握好國家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的契機,加大綠色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加快流通設施節能改造和新能源運輸設備的運用,推動流通全過程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要素高效流動
構筑鏈鏈融通的流通業態模式
調研組來到廣東省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調研。團結報記者 吳姝靜 攝
順豐豐翼科技正式推出無人機物流產品“同城即時送”“跨城急送”﹔美團無人機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11個商圈落地了28條航線,已完成超25萬個訂單﹔廣州大學城將建4個飛行汽車起降點……
考察中,調研組注意到,錨定低空經濟發展新賽道的廣東已經著手“把路修到空中”,發展跨界融合,拓寬物流經濟新業態。
當前,新發展格局正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結構深度調整,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有效集聚。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物流已從附屬服務轉變為提高制造企業市場競爭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潤空間的重要方面,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間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動融合發展格局正在形成。現代物流與先進制造、現代商貿、現代農業的“跨界”融合,也拓展出越來越廣闊的產業鏈增值新空間。
以廣東為例,其在支持物流企業與生產制造、商貿流通企業深度合作上做了不少功課,鼓勵企業創新供應鏈協同運營模式,推進物流與生產、制造、採購、分銷、結算等服務有機融合,營造出物流與產業互促互利的發展生態。
“我們要抓住機遇,通過物流樞紐促進要素集聚,加快培育和延伸產業鏈,推動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樞紐經濟新優勢。”調研組建議,用好用足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產業體系完備優勢,積極發展基於供應鏈的生產性流通業,支持制造企業與流通企業密切合作,拓展企業物理邊界,積極吸引區域和全球要素資源,完善產業生態體系,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最終推動現代流通體系高質量發展。
“物暢其流,貨通天下,是經濟繁榮的標志。現代流通體系與國內市場、國際市場高度聯通,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調研組表示,要深刻認識從“流通大國”到“流通強國”的戰略意義,讓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更加順暢,讓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結報2024年5月30日四版
作者 _ 黃昌盛 吳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