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琰斌,浙江省政協委員、寧波鄞州區政協委員、姜山歸本水稻農場負責人、浙江省農創客發展聯合會會員。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我省種質資源豐富、創新優勢突出,取得了一系列種業科技創新成果。但是,當前我省種業創新依然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如科研周期與研發需求脫節、科研經費配置周期短、科研創新深度不夠等。為此建議:
延長科研項目周期,保障品種培育進程。統一延長種業科研項目周期,保証科研工作能夠覆蓋品種研發的全進程,避免因周期過短導致試驗環節無法完成的科學性斷裂問題。同時,配套調整科研項目管理模式,建立靈活的上下銜接機制,確保已啟動的項目能夠順利進行后續攻關和成果轉化。
優化科研經費配置,提升資金保障水平。持續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比例,特別是提升戰略性基礎研究和應用性研究的經費支持力度,鼓勵科研團隊開展原創性和系統性攻關。穩定經費撥款模式,改進經費分配方式,突出支持高風險、高價值的種業科研項目。設立科研專項資金,並對基礎性和公益性較強的種業科研項目設立風險補償機制。
建立健全考核機制,促進科研成果落地。同步設置科學合理的分階段考核機制和成果驗收機制,確保科研工作科學性和連續性。通過設立創新獎勵、提供成果轉化支持等措施,分階段開展科研績效評價和考核,並在項目經費分配中引入競爭機制,促進種業科研成果轉化、落地見效。
夯實種業人才支撐,壯大科研人才力量。制定育種科研領域專項人才計劃,積極引進和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和服務政策,為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更多關注科研價值、創新深度及長久貢獻度等,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和創造力。
來源:聯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