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住湘全國政協委員在各戰線各領域躬身實踐、履職盡責,書寫了生動答卷。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湖南政協融媒推出“委員風採”欄目,講述委員履職故事,傳遞委員履職心聲。
圍繞“一老一小”扎實履職盡責,用心提出“金點子”,得到有關部委的高度認可和支持﹔聚焦“一殘一困”展現擔當作為,用愛勾勒“同心圓”,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回望過去一年,全國政協委員、民革省委會副主委、省民政廳廳長黃東紅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心系民之關切,緊盯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當好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以扎實的履職成效交出了一份精彩的履職答卷。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省委會副主委、省民政廳廳長黃東紅 。
用心用情護佑“朝夕美好”
“讓老年人更加幸福,你們有什麼好建議?”2月27日,為了更好地把老年人的心聲帶到今年全國兩會上,黃東紅又進行了一次“面對面”聽民意活動,與長沙市望城區養老中心的醫護人員、老年人等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
“做好‘一老一小’服務保障,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黃東紅說,要護佑“朝夕美好”,就必須帶著責任和真情,俯下身子“心貼心”了解他們的冷暖。
既要“調”出實情,更要“研”出實策。在過去的調研中,黃東紅發現,“嵌入式”養老需求不斷看漲,但是發展滯后,服務難以保障。為此,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她提交了《調整養老資源結構性配置,大力發展嵌入式養老服務,加快實現人民群眾“家門口養老”》的提案。
如今,提案建議“落地有聲”, 民生民意“開花結果”。2024年12月30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指出,到2029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網絡,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基本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優化等。
2月27日,黃東紅在長沙市望城區養老中心進行調研。
在黃東紅看來,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需要精准建言和實干作為兩手抓。
黃東紅介紹,為實現“家門口”老來樂,我省突出機制建設、網絡覆蓋、項目帶動、人才培育,推動10個市納入國家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地區,開展特困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老年助餐服務點建設等工程等。
在全面加強兒童關愛保護方面,我省完善了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權益保障體系,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利劍護蕾”專項行動,率先完成孤棄兒童區域性集中養育,提高兒童福利機構“養治教康社”一體化發展水平等。
肩扛責任,履職永不停步。黃東紅說,今后將進一步關注促進養老服務體系的改革創新,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讓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要為孩子想得更周到一點,做得更全面一點,多措並舉織密、筑牢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網。
凝心聚力實現“弱有眾扶”
近日,安仁縣民政局工作人員通過救助大數據監測和上門核查,主動將牌樓鄉柏葉村陷入生活困境的張開發一家3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從 “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得益於湖南省圍繞健全城鄉統籌、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這一目標,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通過運用“大數據+鐵腳板”實現精准認定對象等,牢牢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線。
黃東紅說,作為一名新時代民政工作者,要強化民政為民的政治屬性,讓民政工作跟時代、貼實際,創造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通過服務增量,讓幸福增值。
由此,一系列舉措紛紛出爐,推動社會救助由單一現金救助向“資金+物資+服務”多維度保障轉變、為流浪乞討人員提供人性化服務和親情化關懷、開展全省困難重度殘疾人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等。
愛在燈火闌珊處,既要政府的救助,也需“弱有眾扶”,匯聚向善的力量。為此,黃東紅一方面多措並舉推進社會救助體制改革,一方面凝心聚力讓慈善大愛洒滿三湘大地。
2024年底,省民政廳印發《湖南省社區慈善基金設立運行指引(試行)》 ,推動村(居)民就近就便參與慈善活動。近5年,省、市、縣三級慈善組織年均募集款物近30億元,開展慈善項目2000多個,累計幫扶困難群眾3000多萬人次等。
悠悠百姓事,枝葉總關情。黃東紅說,將用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托起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
(來源:湘聲網 湖南政協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