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2025>>2025年民革參政議政專題>>代表委員建言
馮鞏:牢牢把握“堅持守正創新”這一重大原則         2025年03月10日09:54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發展謀劃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黨的文藝工作者,我們要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堅持守正創新”這一重大原則,推動曲藝和曲協工作不斷煥發新面貌、展現新氣象、引領新風尚。

一是曲藝守正創新要堅持“為時代而著”,做到“胸中日月常新美”。“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曲藝傳承至今兩千多年,每一次發展無不是感天時之變化、發時代之先聲、訴社會之變遷。無論是從撂地到茶館,還是從廣播到電視﹔無論是從書場到劇場,還是從大屏到小屏,曲藝藝術的每一次蛻變都印証著:唯有與時代同頻,才能與人民共振。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產生了許多新的技術,涌現出許多新的賽道,曲藝工作者要不斷學習、了解和審視。我們要進一步激發思維、開拓視野、增強包容,以敏銳的視角捕捉時代元素,利用新技術新手段持續賦能曲藝創新,積極創造曲藝發展的新語境,不斷激發曲藝藝術的生命力,讓不同界別、不同門類、不同流派相互碰撞與交融,讓曲藝在新時代不但要“活”下去,還要“火”起來,更要“傳”得開,使曲藝發展呈現出更有內涵、更具潛力、更富激情的時代新氣象。

二是曲藝守正創新要堅持“為內容而作”,做到“散作乾坤萬裡春”。北宋文人黃庭堅有言:“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曲藝隻有從觀念、內容、體裁、形式、風格等不同方面實現創新創造,才能推動形成優質曲藝作品競相涌現的蓬勃局面,其中內容創新是一切創新的根本。內容創新不是盲目地“平地起高樓”,而是要事先打好文化的“地基”﹔不是向壁虛構、憑空臆想,而是要基於充足的生活積澱和思考體悟。任何一次成功的創新,其前提都在於守正,即守好傳統文化之“正”,守好創作規律之“正”,守好審美品位之“正”。在中華曲藝源遠流長的發展史上,涌現出大批傳之久遠的經典曲藝作品,它們傳遞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審美風范。我們要在堅守曲藝本體、注重藝術品質、堅持藝術規律的基礎上,打開曲藝創新空間,把傳統曲藝中所蘊含的氣質底蘊、藝術風格和精神內涵,切實轉化為增進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現實力量,不斷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曲藝新形態,別開曲藝新生面,書寫曲藝新傳奇。

三是曲藝守正創新要堅持“為人民而書”,做到“一枝一葉總關情”。曲藝是人民的藝術,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永恆的生命線。縱觀當下文藝創作,表現享受奢靡、精致利己的作品過多,還沒有把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當作創作的主調,讓人民成為作品的主角,這些都是我們在曲藝創新中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基點。作為曲藝工作者,我們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把更多的筆觸聚焦人民,把更多的說唱奉獻人民,把更多的舞台交給人民,多刻畫基層的先進典型,多展示一線的普通勞動者,用曲藝的方式積極助力新大眾文藝建設,讓人民群眾的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出來。實踐証明,隻要舞台的聚光燈越對准千千萬萬的人民大眾,時代和歷史的畫卷就會顯得越加生動多彩。

四是曲藝守正創新要堅持“為心靈而通”,做到“風物長宜放眼量”。《文心雕龍》寫道:“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可見思想內核是作品的經線,藝術形式是作品的緯線,任何一部缺乏精神內核的作品,無論多能吸引“粉絲”,無論多能賺取“點擊率”,最終都是一具速朽的空殼。創新是文藝精品誕生的必備條件,但並不意味著創新就可以偏離正確的藝術航向。古往今來,但凡能被人們廣泛傳誦的經典作品,無一不是因為其蘊含了真善美的價值觀,承載了高尚無私的道德情操,喚起了人民的心靈共鳴。曲藝界有句藝諺,“一世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道出了曲藝人常懷家國情懷、善講英雄故事的優良傳統。曲藝創新還要注重潛心創作,浮躁是曲藝創新的大敵。藝術沒有一蹴而就的輝煌,沒有信手拈來的成功,隻有苦心孤詣的堅持、守正創新的堅韌,才能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向上的力量和真正的快樂。

五是曲藝守正創新要堅持“為世界而歌”,做到“更作荷心萬點聲”。曲藝不僅是中國的藝術瑰寶,更是世界文化百花園中獨具魅力的一枝。曲藝工作者不能局限於國內舞台,更要以開放的胸懷、廣闊的視野,勇敢地走向世界,在全球文化的大舞台上綻放光彩,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要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與世界各國藝術家同台競技、相互學習,將曲藝藝術的獨特魅力展現給世界觀眾,讓他們領略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在世界文化版圖中鐫刻下中國曲藝的鮮明印記。要結合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特點,積極探索跨文化傳播的有效路徑,對曲藝作品進行創新性改編與呈現,讓曲藝藝術跨越國界、超越種族,走進更多國際友人的心中,增進他們對中華文化的了解與認同。通過曲藝這扇窗口,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與吸引力,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文為中國曲協主席馮鞏在2025年全國曲協工作會上講話,原文有刪減)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