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永續存在的偉大搖籃。“中國目前有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成功申辦經驗,推動黃河申報世界雙遺產,與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戰略相吻合,是傳承中華文明、保護自然生態和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舉措。”全國人大代表、民革河南省委會主委張弓表示。
張弓建議,建立協同管理機制,提煉申遺主題形成“黃河文化遺產走廊”資源目錄。成立黃河申遺聯合工作組,由有關部門牽頭,聯合沿黃九省區共同成立跨部門跨區域申遺工作組,協同推進申遺工作。系統調查、梳理並整合重要的文化、歷史、自然景觀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黃河文化遺產走廊”資源目錄。
黃河流域部分地區面臨生態退化、水資源短缺、污染等生態問題可能對申遺產生不利影響。張弓建議持續推進生態保護,打造“黃河文化遺產旅游帶”,將黃河申遺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相結合,全面實施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工程。做好文旅與生態保護融合,完善遺產區的旅游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
黃河流域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但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分布較為分散。張弓認為,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科學界定並明確遺產核心區與緩沖區范圍,設立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區。
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擴大國際交流方面,張弓建議設立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基金,統籌資金支持遺產保護、環境整治及文化展示﹔設立黃河文化國際合作中心,促進黃河文化與其他世界文化遺產的交流,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和學者進行考察和評估,並通過舉辦黃河文化國際論壇、學術交流等形式,擴大黃河文化影響力,提高申遺科學性和國際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