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面向未來,電氣制造業企業面臨著怎樣的發展機遇?如何推進自身創新與行業發展?記者就此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威海市泓淋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遲少林。
記者:能源電力行業發展與設備制造企業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都息息相關。今年兩會,您最關心的能源電力行業發展議題是什麼?
遲少林:今年兩會我比較關注的是如何通過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來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發展。今年全國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預計超過2億千瓦,如何安全、經濟、高效地消納這些新能源,我認為是能源電力行業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記者:隨著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速,您認為電氣設備制造業發展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如何來應對挑戰?
遲少林:機遇有很多。首先,新能源電源並網需求增加,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將帶動變壓器、逆變器、儲能等設備的需求增長。以威海為例,威海是一個“風光核儲蓄”齊集的城市,清潔能源裝機佔比超過70%,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其次,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設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智能化、數字化電氣設備的需求大幅增加。威海利用良好的基礎設施和較高的信息化水平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在市級層面落地。這些都給了我們很多發展機遇。
迎來諸多機遇的同時,電氣設備制造業也面臨許多挑戰。一是重點技術升級壓力大,新能源並網和新型電力系統對設備的技術水平要求高,企業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升產品的可靠性、智能化和兼容性水平。為應對這些挑戰,電氣設備制造業應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推動數字化轉型,發展綠色制造,吸引和培養高端技術人才,實現高質量發展。
記者:您認為能源電力行業的民營企業如何把握發展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
遲少林: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有中央關於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支持,民營企業在能源電力行業中應積極把握能源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重點從加快技術創新、推動綠色轉型、推進智能化和數字化升級、拓展國際市場等方面發力,充分發揮自身靈活性和創新能力優勢,在專業領域精耕細作,與上下游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提升管理水平,在能源電力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記者:作為企業家,您如何看待電力營商環境?過去一年,您對電網企業的供電服務如何評價?
遲少林:去年,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發布了“電滿格·靚齊魯”賦能民營經濟發展十項措施,助力招商引資、賦能民營經濟,為我們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們在威海市經濟開發區建有2個廠區,年用電量超過4700萬千瓦時。老廠區建設至今,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先后有過4次用電增容。新廠區在2023年年底啟動建設,目前,建好的廠房已完成送電並投入生產。
在兩個廠區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供電公司全程主動靠前服務,與政府相關部門配合,在用電方面幫我們出謀劃策,通過合理規劃電網結構、優化供電方案將供電線路架到我們廠門口,為我們節省了大約980萬元投資。現在,兩個廠區分別由不同的線路供電。供電服務真是又好又快。
(來源:國家電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