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中的民革黨員時刻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在履職盡責中展現新作為,審議討論相關報告,提出意見建議,貢獻智慧力量。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兩會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原副主席高小玫:
建議推廣“間隔年”,使之成為實踐教育的一種形式。看似一段時間沒有特定目標的“間隔年”,可以讓人徹底放鬆,喚醒學習的內生動力。而對於剛畢業的應屆生而言,也可以提升軟技能,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職業方向。個體具有差異性,學生可以自願選擇,自主安排“間隔年”的形式,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社會教育的另一種形式,讓畢業生以良好的職業准備和就業心態進入社會。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湖北省委會主委王紅玲:
建議推動農業有機廢棄物生產有機肥還田,助力農村降碳減污協同增效。一方面,建立科學完善的農業碳減排評估體系,另一方面,建立穩定可持續的碳金融支持與激勵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新疆區委會主委、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宋亞君:
“好房子”要滿足住房需求的多樣性。確保居住者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是住房的第一需求,此外還應具有寬敞明亮的居住空間、合理的功能分區以及充足的採光和良好的通風,讓居住者能夠感覺到家的溫馨和舒適。當然,“好房子”還當積極採用綠色低碳環保的建筑工藝和材料,注重節能減排,為居民提供健康環保的居住環境。在智能化方面,越來越多的房子融入了智能家居,這也是“好房子”的一個發展趨勢。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天津市委會副主委杜洪印:
人工智能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因此,精准、科學和高效應用AI,將成為今后民眾必備的技能之一。同樣是問AI大模型問題,有些人能快速精准獲得有效答案,有些人得到的答案不盡如人意,甚至答非所問,這固然有AI技術尚未成熟的原因,但不可忽視“會提問”的因素,是否能給人工智能精准規定好“深度思考”的條件范圍。同樣,給AI大模型“喂數據”,“會喂”也是人工智能更好用、更“懂你”的關鍵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黨員,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首席科學家張興凱:
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進一步明確安全生產法定職責,消除監管盲區漏洞,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的重要任務。
要進一步探索“一件事”清單如何因地制宜予以完善、基層檢查指標如何合理制定、檢查方式應該怎樣轉變,把促發展的要求落實到安全監管執法服務上,落實到應急產業發展的引導推動上,落實到造福於民的項目工程上,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安徽省委會副主委周世虹:
要深化“廁所革命”,加快廁所產業化建設,其中包括開展廁所教育,培育健康的廁所文化,在中小學、幼兒教育中開展廁所知識教育,培養他們從小養成科學使用、文明如廁、清潔管理、愛護公物的習慣。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唐冬生:
當前,各種人工智能新場景、新應用層出不窮。建議政府部門適時出台針對性政策舉措,打造契合制造業需求的行業模型、場景模型。同時支持制造業龍頭企業,優先從潛在價值高、升級風險低的環節切入,選擇具有良好可擴展性的人工智能技術和解決方案,並逐步拓展到整個生產流程,建成示范標杆企業。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遼寧省委會副主委賈海洋:
建議優化醫療商業保險賠付機制,從而強化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構建更完善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應充分利用政府力量建立醫療數據共享平台,將醫院、保險公司、醫保部門等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實現醫療數據的互聯互通,減少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糾紛。鼓勵保險行業協會牽頭制定醫療商業保險理賠指引,確保理賠標准可以實時與臨床診療指南保持同步。同時,在保險公司內部,應設立高層級的理賠投訴處理中心,盡量把問題化解在公司內部,避免過多地擠佔司法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