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北京
趙梅委員:青少年交流可讓中美民間友誼結出更多花朵     中新社    2025年03月12日15:42

2024年,被新冠疫情阻隔的中外交流持續恢復。對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美國研究》雜志副主編趙梅來說,這一年“特別忙”。日常研究、教學和編輯工作之外,她3次前往美國,與當地智庫、學者以及普通民眾進行面對面交流。

趙梅3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一名從事美國問題研究的學者,她要利用這些機會去掌握美國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的發展動態和最新趨勢,更准確地了解美國調整對外戰略的真實意圖,對美國的研究才能“更接地氣”。

趙梅坦言,最近幾年,在美國對華政策調整的大背景下,中美學界交流受到一定限制,學者在一些問題上的分歧也更大。不過,趙梅也看到中美民間交往中的一些積極因素。

她說,美國依然有一些人真心希望中美關系能好起來,並努力通過各種渠道保持對話。尤其令她印象深刻的是,美國年輕一代對中國的熱情和興趣。

趙梅告訴記者,美國老一代中國問題專家經歷了中美關系解凍、尼克鬆訪華等重大歷史事件,見証了中國從一窮二白到繁榮富強的發展過程,對中國有較深厚的感情。相較而言,美國新一代中國問題專家在“中國威脅論”的背景下長大,對中國的政治制度不是很了解,但對中國有很強的好奇心。另外,新一代學者的中文水平普遍較高,在研究方法上受過嚴格的社會科學訓練。

趙梅告訴中新社記者,她所在的美國研究所曾接待一個研究中國問題的美國中青年學者訪問團,其中一位年輕的非裔女性與趙梅就一系列問題“熱烈討論”,甚至散會后依然延續。

中國學者對美國問題的了解之深令對方驚訝,趙梅也沒想到美國年輕學者知道中國這麼多情況。后來,趙梅發現這名年輕學者畢業於哈佛大學,在美國的中國研究領域正嶄露頭角。

那次交流讓趙梅更加相信,要多交朋友。“這樣,能把我們的外交政策、理念講給他們聽,幫助他們了解中國。”趙梅說,“就像我在研究美國的時候,也有美國的朋友這樣幫助我了解美國。”

另外,趙梅對中美學生之間的交流也非常關注。2023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舊金山宣布,“未來5年願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趙梅說,這個倡議表明中國的大門是向美國和世界敞開的。

中美學生互動令趙梅動容,“學生之間的交流,比如一起上課、排練、出游,能讓雙方結下友誼,而這種友誼可能會延續一輩子。”

美國費城交響樂團訪華也讓她印象深刻。1973年,費城交響樂團作為“樂隊大使”首次訪問中國。2024年再度訪華,樂團稱其為一次“史詩級”的旅程。

趙梅說,幾十年來,費城交響樂團不斷有年輕血液注入。在中美關系面臨挑戰的情況下,中美藝術家尤其是年輕人能一起演奏中外名曲,令現場一些觀眾感慨萬千,熱淚盈眶。來源:中新社

趙梅認為,中美兩國人民尤其是年輕人之間的這類互動應該越來越多,“中美民間友誼就會結出更多花朵”。來源:中新社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