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守得住歷史的魂,才能玩得出未來的范。”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副省長蔣滌非在接受中國之聲兩會高端訪談《會裡會外》專訪時,深入剖析了湖南文旅的“出圈密碼”。
湖南,這片鐫刻著山水奇秀與紅色基因的熱土,正以文旅融合之筆書寫新時代的“詩與遠方”。從讓世界驚艷的張家界,到凌晨不打烊的長沙街頭,湖南文旅的“破圈”故事背后是硬核實力與創新思維的碰撞。
當千年文脈邂逅數字時代,湖南正以“守魂”與“出新”的雙向奔赴,開辟文旅新局面。從馬王堆文創的爆火到“音樂思政課”的破圈,從旅發大會的“辦會興城”到基層賽事的“月月精彩”,湖南用文化解碼與流量破圈的雙重奏,讓歷史可觸摸、讓傳統更鮮活。
以下為部分訪談實錄。
文化底蘊+奇秀山水
以“五張名片”為底打好“三張牌”,就是“出圈”秘籍
問:去年,湖南旅游總花費突破萬億大關,旅游業成為湖南第六個萬億產業。那麼如果想去湖南旅游,能不能請您給我們總結一下湖南旅游的看點有哪些呢?
蔣滌非:湖南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躍的現代文化,文化軟實力和山水旅游資源,可以說是全國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五張名片”:一是以張家界等為代表的奇秀山水名片,二是以韶山等為代表的經典紅色名片,三是以長沙等為代表的都市文化休閑名片,四是以南岳衡山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名片,五是以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等為代表的農耕文化名片。
問:數據顯示,2024年張家界口岸出入境人次穩居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第一,最近也有一條熱搜叫做“張家界的山上‘長’滿了外國人”。那麼張家界是如何“火”出中國、“圈粉”世界的呢?
蔣滌非:從數據上來說,張家界的常住人口不到150萬,但是去年全年入境客源地已經拓展至 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入境游客達到了183萬人次。張家界之所以能“圈粉”,靠的是打好資源牌、政策牌、營銷牌這“三張牌”。
首先是“資源牌”。張家界最“硬核”的是自然生態資源,最“誘人”的是民俗文化資源。我們形容山通常是 “一座座山”,而張家界的山,我們叫“一根根山”,非常獨特。這種奇幻的自然地貌,成為好萊塢電影《阿凡達》懸浮山的原型,成為《哪吒2》奇異仙境的靈感來源,成為經典電視連續劇《西游記》的取景之地。
其次是“政策牌”。湖南一直把張家界作為世界旅游目的地來打造,搶抓240小時免簽政策落地的機遇,出台促進湖南入境旅游發展的十二條措施,實施通關、住宿、語言、支付等一系列便利化服務保障,讓境外游客在湖南享受到最優的服務。
然后是“營銷牌”。“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宣傳營銷才能使好產品走向世界。例如, 在韓國,張家界開展的“如果孝順父母,就帶他去張家界”營銷活動,助推張家界成為韓國中老年人首選的出境旅游目的地。
紅色基因+城市煙火
傳統文化如何順應時代發展,成為“流量法寶”
問:紅色是湖南文旅的底色。這片鐫刻著光輝印記的紅色熱土,孕育了無數蕩氣回腸的紅色故事。在文旅融合過程中,湖南如何用好自身的“紅色資源”?
蔣滌非:湖南根據年輕人和學生群體的需要,量身定制符合需求的紅色旅游產品。比如,開通深圳至韶山旅游專列,方便大灣區旅客直達。啟動“我的韶山行”中小學生紅色研學以來,已有數百批次研學團隊、數十萬中小學生走進韶山,掀起中小學生思政教育和紅色研學的熱潮。此外,“音樂思政課”等一批教育品牌、以青年毛澤東為主題的《問蒼茫》等一批紅色劇目也在不斷“點題”,助推湖南用好用活“紅色資源”。
到長沙旅游也得倒時差
問:“到長沙旅游先倒時差!”除了紅色資源,湖南的都市休閑文化也對游客有著滿滿的吸引力。“夜經濟”屢屢出圈的長沙,有什麼“法寶”可以分享?
蔣滌非:長沙這座城市總給人一種“從不打烊”的感覺,市中心凌晨一兩點都車水馬龍。長沙的夜生活是怎麼“造”出來的,怎麼“長”出來的,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總結:
一是城市環境與服務溫度。長沙多年來對中心城區的商業街區進行了系統治理,進行了大規模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大力提升商業環境設施水平,建設了具有傳統肌理的現代化商業步行街區。
二是城市品牌與傳播裂變。從“想你的風吹到長沙”網紅路牌,到抖音話題播放量破百億的夜市打卡,再到“長沙世界之窗”的活動營銷策劃,長沙深諳“內容即流量”的傳播法則。
三是城市消費與青年經濟。湖南正在建設 “年輕人友好省份”,長沙憑借低房價、優教育和高端的醫療服務吸引著青年人的目光。有年輕人的城市就有活力,就浪漫、就有煙火氣,就不只是“網紅”而是“長紅”,是自帶流量的城市。
老文化+新故事
守得住歷史的魂,才能玩得出未來的范
問:從長沙夜市、瀏陽煙花到懷化理發師曉華,湖南元素不斷火爆出圈,如何看待這些“潑天的流量”?
這些“潑天的流量”並非偶然形成,而是湖南文旅厚積薄發的自然結果。比如,理發師曉華多年來以厚道的價格、優質的服務、真誠的態度對待每一位顧客,這種真誠與質朴的服務理念就是湖南人好客、友善的一種體現。這種熱烈和赤誠,其實就是現在文旅市場中大家所喜愛的“煙火氣”。如今,這種“煙火氣”已經在湖南蔓延開來。比如長沙構建“一江兩岸、多商圈、多組團”的夜經濟發展格局,形成了演藝、KTV、影劇院等完備的文旅消費體系,讓湖湘市井文化與年輕潮流交流碰撞。
湖南“煙火氣”的“煙”不止是炊煙,而是浪漫的一種形態﹔“火”不僅是爐火,而是火熱。它可以是煙花,可以是湘菜的熱辣,也可以是一場演藝活動,我們為“煙火氣”賦予了新的含義,讓它的外沿更加寬廣。
蔣滌非(左)接受中國之聲《會裡會外》專訪
問:老文化講出新故事。湖南將如何依托千年文脈和自身的資源稟賦,探索出文旅發展新模式?
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湖南要探索自己的文旅發展新模式,就一定要找到屬於湖南獨特的“詩與遠方”。這種獨特性,一是在於處處皆風景、四季皆可游﹔二是在於它的神秘古韻﹔三是為游客全力打造的優質服務。
下一步,湖南將努力開辟一條“辦會興城、流量破圈、文化活化”的特色路徑。
辦會興城,就是以“旅發大會”激活全域文旅新動能。自2022年舉辦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以來,可以說,旅發大會已經成為“人民節日”“文旅盛會”“消費熱潮”和“產業平台”,讓“一城辦會”撬動“全域精彩”。
流量破圈,就是用“賽事演藝”打開文旅新入口。近年來,湖南已成功舉辦第一屆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乒超聯賽等體育賽事、多場演唱會,還有一系列如“廠BA”籃球聯賽等基層體育文化活動,如今可以說是“月月有賽事,場場都精彩”。
文化解碼,就是用“古今對話”創造消費新場景。比如,怎樣通過創新的形式設計文創產品,讓游客把“文物”帶回家。湖南博物院裡的馬王堆文創產品和辛追夫人如今已經成為文博屆的“網紅”,我們現在也正謀劃如何用數字技術,為馬王堆創造更多新的體驗場景。
我們希望實現的,是演奏好“辦會興城”的統籌力、“流量破圈”的爆發力、“文化解碼”的創造力這“三重奏”,隻有守得住歷史的魂,才能玩得出未來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