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要聞>>中央要聞
春風浩蕩潤烏蒙——民革定點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和納雍縣工作綜述         2025年04月10日10:05

三月底的納雍,春風翻過烏蒙山的褶皺,吹開了總溪河畔的萬畝櫻花。自1991年納雍被確定為民革中央定點扶貧聯系縣以來,民革各級組織如候鳥一般,年復一年飛越千山,和粉白櫻花如期而至,在烏蒙山區上接力書寫著春天的故事。

3月27日,民革定點幫扶納雍縣助力鄉村振興暨“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畢節工作推進會在納雍舉行。“對納雍的幫扶工作是黨和人民交給民革全黨的必答題。”推進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鄭建邦再次強調。

圍繞這道“必答題”,2024年,民革各級組織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在“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工作方面,也形成了“重點突出、領域協調、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對助推畢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服務畢節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建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鄭建邦在推進會上欣慰地說。

示范引領:錨定鄉村全面振興

納雍縣董地鄉新華村石關苗寨鄉村振興示范點新貌。

“看到石關組的景象,誰能想象這是貴州的一個偏僻小山村。”在3月27日考察了董地鄉新華村石關苗寨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情況后,鄭建邦在很多場合都對石關組的鄉村振興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僅僅一年的時間,石關組的變化之大,年輕的董地鄉黨委書記張荷也始料不及。

張荷還記得去年的推進會結束的第二天,民革中央副主席、浙江省委會主委吳晶就帶隊赴石關組舉辦了鄉村振興示范點項目開工儀式。吳晶當即表示,要在新華村石關組上繪就一幅“富春山居圖”。開工儀式上吳晶站過的地方,現在已經蓋起了一座富有苗族特色的飛檐亭子,這片空地也被改造成了“浙裡同心廣場”,成為當地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看著沿路迎寒盛開的灼灼桃李,民革浙江省委會副主委劉淨非說:“這些樹和邊牆裝飾,是我們駐村團隊的精心設計。我們的想法是:花開時是風景,花落時有果實。”

據劉淨非介紹,為打造石關苗寨美麗山村,民革浙江省委會全省發動、全員參與、眾籌共建、省市協同,全省黨員共籌集資金500余萬元,實施了太陽能光伏項目、林下靈芝種植項目、浙裡同心博愛工坊等增收幫扶項目,小學和幼兒園改造項目,文化休閑設施改造、公共環境改造及美麗庭院建設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

“除了浙江外,民革雲南省委會、民革甘肅省委會也深入開展對口支援,為董地鄉農村教育、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等作了許多積極貢獻。”張荷說。

“13個鄉村振興示范點都各有特色。”民革貴州省委會副主委鄧文淼告訴記者。2023年9月,民革中央在已有的11個鄉村振興示范點的基礎上,新增寨樂鎮新寨社區、厙東關鄉陶營村為民革鄉村振興示范點。至此,8個重點結對幫扶省級組織與22個組團式幫扶省級組織,與納雍縣10個鄉鎮13個村結下了幫扶關系。民革各級組織根據當地實際需求,科學謀劃、精准實施各類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項目。

納雍縣昆寨鄉新民村鄉村振興示范點新貌。

在納雍縣昆寨鄉,建新河滋養了新民村,也塑造了新民村種植水稻的傳統。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如何為新民村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民革天津市委會將目光轉向了原產於天津南郊小站地區的國家地理標志品牌小站稻,這種水稻晶瑩如珠,米香濃郁,是粳米中的優良品種。

與新民村傳統種植的水稻品種相比,小站稻的畝產從原來800斤提高到1000斤,每畝產值由1600元提高到3500元,種糧戶收入將近翻一番。2021年底,民革天津市委會將小站稻引入新民村,並於次年種植120畝。2024年還打造了自己的水稻品牌“新民小站稻”。據了解,截至目前“新民小站稻”的種植面積已達260畝。下一步,民革天津市委會將繼續深耕“茶道飄香,醉美新民”特色主題鄉村建設,擴大小站稻種植面積,並將成功經驗復制到周邊村落。

領域協同:打造“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3月27日,鄭建邦帶隊到納雍縣人民醫院考察。

3月27日上午,納雍縣人民醫院門診大廳內排起了長隊。來自哈爾濱市北方人民醫院、長沙市第一醫院、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鄭州人民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組同赴納雍,為當地群眾開展義診。對於當地群眾來說,這是一個不出家門即可享受高水平醫療服務的好機會。

這是民革在納雍開展醫療幫扶的工作版圖一角。版圖裡,除了開展專家義診之外,“如何為納雍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是其中重要的一角。

以納雍縣人民醫院為例,自2014年民革幫扶納雍縣人民醫院以來,納雍縣人民醫院通過民革中央牽線搭橋為醫院實施“智力幫扶工程”,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十幾年間,民革湖南省委會、民革河南省委會等各地民革組織累計派遣65批次優質醫療專家組,深入納雍縣人民醫院開展義診、手術示教、學術講座等醫療幫扶活動,累計診治9000余人次,“師帶徒”15人次。納雍縣人民醫院還選派了120名業務骨干前往幫扶醫院進修學習。

近年來,民革中央按照中央統戰部關於統一戰線“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畢節的工作要求,充分發揮人才領域資源密集的優勢,大力開展人才領域幫扶。規劃清晰、體系完善的醫療領域人才培養既讓民革中央主席鄭建邦感到欣慰,也帶來了如何在不同領域提升人才培養實效的新思考。“各行各業,都有許多我們需要進一步著力的地方。”推進會上,鄭建邦語重心長地說。

從手術室到教室,民革對畢節的人才領域幫扶實踐正在不同行業生根發芽。當納雍縣人民醫院的醫生們逐漸獨當一面時,另一場關於“未來”的培訓正在縣委黨校展開——3月23日至28日,“畢節職業生涯教育師資培訓班”(第2期)在納雍縣委黨校開班。70余位來自畢節市各縣(市、區)初中學校從事職業生涯教育的教師正在這裡接受專業的生涯教育培訓。

該項目是由民革中央社會服務部聯合民革北京市委會、天津市委會、河北省委會在深入了解畢節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狀況的情況下,開展的協同助力畢節職業教育發展計劃。項目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對畢節市所有初、高級中學和中、高職業院校的375名教師,進行系統的生涯規劃教育能力提升培訓。

去年11月,第1期培訓班在畢節職業技術學院開班,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派出教師團隊,為來自畢節市各縣(區)共80名教師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培訓,成效顯著。在此基礎上,本期培訓班則由京津冀民革協同舉辦,目的是提升教師生涯教育理論水平與課程設計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成長和可持續發展、全面加強中學生涯教育能力建設。

在賦能基層治理方面,去年12月,由民革中央牽頭主辦、民革貴州省委會承辦的統一戰線定點(對口)幫扶縣基層“法律明白人”培訓班在中共貴陽市委黨校開班,這也是首次由民主黨派中央主辦的面向全部統一戰線幫扶縣的專項人才培訓。來自中共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定點幫扶縣的相關人員100余人參加培訓。“此次培訓聚焦基層法治建設,採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得到參訓同志的普遍歡迎,有效拓展了民革‘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工作內涵。”鄭建邦說。

人才的流動不止於課堂。2023年,民革江西省委會、浙江省委會聯合中共永康市委、市政府,提出“東遷西歸”項目規劃,讓納雍青年帶著技能向東就業,又帶著工作經驗返鄉創業積極探索東西共富新模式。這條橫跨東西的人才環流,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活力項目,也為“根據‘畢節所需’發揮‘民革所長’”這一要求寫下了生動注腳。

值得注意的是,以浙江永康——貴州納雍協作實踐為樣本,民革中央還聯合浙江、江西、貴州、吉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級組織進一步深化“東遷西歸”協作機制,逐步探索勞動力、人才、創業“東遷”,消費、技術、投資“西歸”的東中西部協作共同富裕模式,為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貢獻了民革智慧和力量。

產業賦能:激活縣域經濟動能

今年全國兩會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地方考察來到貴州,全省人民備受鼓舞,黔貴大地春潮涌動。

鄭建邦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縣域產業總體布局,發揮民革30個省級組織的整體優勢,重點推介地方重點布局、具備產業基礎、群眾參與度高、企業能夠盈利的產業項目,助推全產業鏈開發,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可靠、持久的動力保障。

爽脆可口的無鹽酸菜、濃郁醇厚的豆瓣醬、香辣過癮的辣子雞、酥脆香甜的桃酥……3月27日,民革黨員、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絡紅人尚童在直播間內上架了多款納雍特色農產品。這場由民革吉林省委會牽線搭橋的公益直播最終實現了210多萬元的銷售額,為納雍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也讓更多人了解到了納雍特色農產品,為“納貨出山”打開了新的通道。

這是尚童第二次為納雍“帶貨”。去年春天,民革吉林省委會在對口幫扶的昆寨鄉新民村舉辦第一屆採茶節之際,邀請尚童來到納雍開展愛心助農直播,達420多萬元的銷售額。這場直播讓民革吉林省委會看到了在納雍發展電商的潛力。一年后,由民革中央社會服務部指導,民革貴州省委會、民革吉林省委會主辦,團結報社協辦,中共納雍縣委、納雍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納雍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大會促成6個合作項目簽約,通過直播帶貨銷售230萬元農特產品,集中培訓電商直播從業者120人。

這場大會為推動納雍縣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機遇——特色農產品迎來了更廣闊的市場,帶動了物流、包裝、倉儲等相關產業有機會實現協同發展,集中培訓的電商直播從業者成為納雍電商發展的新生力量,數十億元的簽約金額為納雍縣域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3月28日,鄭建邦帶隊考察納雍縣昆寨鄉新民村鄉村振興示范點工作情況。

在新民村,一塊田裡的馬鈴薯苗長得格外茂密,青枝翠葉覆蓋住了整個田壟。

“這10畝馬鈴薯是我們聯手雪川農業集團引進的新品種試驗田。”帶著欣慰的笑容,民革河北省委會主委何秉群說,洋芋是久負盛名的高原優質特產,可是這裡的馬鈴薯畝產隻有一二千斤,而我們從張家口引進的優良品種畝產超過萬斤。如果試種成功,通過品種篩選和推廣種植,將很快突破馬鈴薯低產瓶頸。

“如果試驗有效,我們不會僅限於幫扶的新民村,而是要在全縣范圍內推廣種植,在更大范圍內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產業振興。”何秉群介紹說,首批試種就包括昆寨鄉千秋村等5個村。

何秉群這次帶來的幫扶工作組一行,不僅在新民村啟動了“冀納同心·和美鄉村”河北民革幫扶納雍基地,開啟了“協會+合作社+農戶”的生態土豬雲認養模式,同時還就“納雍縣數字鄉村、鄉村資源統一大市場項目”與縣相關部門進行了座談交流,探討了下一步助推納雍縣農村信息化、林業碳匯開發、綠色金融等合作。

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出,民革全黨對納雍縣的定點幫扶正不斷從一個個示范點產生外溢,日益輻射牽動整個縣域產業和縣域經濟的發展。

實際上,鄭建邦強調的“提升納雍縣域經濟發展動能”,正是民革各級組織在幫扶納雍縣工作中呈現出的新亮點。

這裡既有立竿見影的帶貨直播,更有培育造血功能的長期布局:從一枚櫻桃的深加工到一座風車的綠色動能,幫扶項目正形成引進一個、帶動一串、輻射一片的乘數效應。

——民革廣東省委會、民革深圳市委會協助引進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4.2億元建設52.8兆瓦風電項目,助力納雍縣新質生產力發展﹔

——民革遼寧省委會、民革大連市委會協調民革黨員企業和沈陽農業大學共同開展納雍“瑪瑙紅”櫻桃精深加工項目,幫助納雍特色農產品實現全產業鏈貫通﹔

——民革江蘇省委會、民革浙江省委會等省級組織則持續圍繞苗繡蠟染產業開展幫扶工作,為納雍民族特色手工藝產品打開銷路﹔

……

截至2024年5月,民革省級組織集中換屆未滿兩年,30個省級組織主委到納雍開展工作的全覆蓋已實現。主委們的帶動,為各地組織發揮自身所長助力納雍發展帶來了更加豐富的幫扶資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站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關鍵節點,民革幫扶的足跡正從櫻花紛飛的總溪河畔延伸到機器轟鳴的產業園區。

展望未來,民革全黨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有力的舉措,持續深耕定點幫扶納雍鄉村振興工作,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節點,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使命與擔當。

幫扶成果

2024年,民革各級組織全年共計73批次760人次赴納雍開展調研和幫扶活動﹔

投入和引進各類幫扶資金5650萬元,聯系引進企業和項目2個,到位資金4.28億元﹔

培訓各類人才1912人次,直接購買和幫助銷售農產品2644萬元。

(團結報記者 李筱)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