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稿件上传>>民革山东
杨其峰代表:AI赋能号源管理或让挂号不再难         2025年03月11日14:29

“人们常说‘看病难’,看病具体难在哪里?我想不少情况下是‘挂号难’。”刚刚结束分组审议回到房间,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杨其峰便迅速打开手机,查看自己返回工作岗位后的患者预约情况。

杨其峰表示,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而“看病难”这一问题在挂号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走进各大三甲医院,常常能看到患者们为了挂上一个专家号,天不亮就开始在挂号窗口前排起长队,即便如此,专家号依旧‘一号难求’。”

身为乳腺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通过日常接诊,杨其峰对于专家号的持续紧张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表示,除却供需层面的问题,资源错配也加剧着专家号的紧张。一些本可以在普通门诊得到有效治疗的轻症患者,由于对自身病情缺乏准确判断,或者出于对专家的过度信赖,纷纷涌向专家门诊,导致专家号供不应求。而那些真正需要专家诊治的重症患者,却因为号源紧张难以获得及时救治,延误了病情。

“接诊中,我就常常碰到这样的患者,辛辛苦苦挂上了号,但是进来以后就是为了问问服药期间能不能喝酒,吃哪种药更合适,从进门到出门也就一分钟。患者因资料不全或沟通不足,需要多次往返医院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也同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杨其峰说道。

究其原因,杨其峰表示,现有挂号系统功能相对单一,仅支持简单的预约挂号服务,缺乏医患之间有效的线上交互功能。患者在预约挂号时,无法与医生进行沟通,医生也无法提前获取患者的病史资料。同时目前的医疗行业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需要重复提交各类资料。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容易造成资料的丢失和错误。

为改变上述问题,进一步缓解患者“挂号难”,本次参会,杨其峰带来建议,提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形成“线上预诊筛选—资料共享—号源动态调配”的闭环就诊预约系统,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精准匹配给最需要的患者,减少患者非必要线下就医的交通与时间成本。

根据杨其峰的构思,患者端可采取分阶段预约与资料提交的方式,提前7天开放预约通道,患者在预约时,推行同步上传电子病历、检查报告、用药记录等资料。为了方便患者,系统支持图片、PDF、语音录入等多种格式。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系统会对患者上传的症状与病史进行分析,自动推荐合适的科室,并匹配相应的医生层级,如普通号或专家号。“针对慢性病复诊、报告解读等需求,可为患者开辟轻症线上处置通道。患者可以选择‘纯线上问诊’模式,在提交相关资料后,医生会在线上完成答复,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电子处方。”杨其峰说。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但医生仍旧是诊疗的主导因素,杨其峰提出,网上预约成功后,医生可利用工作之余查看预约患者的完整资料,通过文字、语音或视频的方式与患者进行预沟通。如果患者需要面诊,医生会确认预约,并提示患者携带补充材料;如果患者的问题可以通过线上解答或开具检查单解决,医生会在线上为患者处理,同时系统自动将原号源释放至“紧急号池”,供更有需要的患者使用。

杨其峰表示,同时应建立号源回收机制,线上处置完成的号源会实时回流,优先分配给疑似重症患者或急诊转诊需求的患者。同时,赋予医生一定的加号权限,允许医生根据预诊情况动态增加接诊量。

“例如,医生可以根据当天的预诊情况,每日弹性增加5个号源,以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医疗资源能够优先分配给重症患者,又给予了医生一定的灵活性,更好地应对患者的就诊需求。”杨其峰说道。

(来源: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

专题推荐

  • 民革十四届三中全会
  •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