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专题>>2025>>2025年民革参政议政专题>>履职故事
刘启芳委员:心里时刻装着边疆群众的期盼         2025年03月11日10:58

“履职尽责,服务好边疆地区群众,我责无旁贷。”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边疆地区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党员、吉林省公益慈善基金会会长刘启芳心里时刻装着边疆群众的期盼。

从2013年开始,刘启芳从北京来到吉林,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医疗扶贫公益项目。此后的十几年,她以公益的力量助力助销农产品、关爱乡村教师、关爱农村“一老一小”……她的公益清单越来越长,她领导的公益项目带着吉林的温度、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磅礴力量,从吉林出发,在云南、广西、新疆的边境边疆生根发芽。

在去年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关键时刻,刘启芳组织开展了“一颗枣、一条心、一家亲”的公益活动。她和团队充分利用社会组织优势,汇聚起包括几十家国企和民企负责人以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党员在内的多方力量,与当地农业合作社紧密合作,以消费振兴为核心策略,成功把新疆策勒大枣推广至全国20多个省市。

刘启芳与上海的基金会、企业家共同发起“同心圆——慈慧科技教室”公益项目,并把项目正式加入到对口援建行列之中,上海丰富的教育资源被引入边疆地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开展公益项目的过程,也是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信息的过程。结合兴边富民项目,刘启芳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社会组织在边疆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及其面临的具体挑战。

“只有自己的鞋底真正沾满边疆的泥土,提案才能有深度有温度;只有把边疆群众的期盼时刻揣在心里,履职尽责才能切实助力兴边富民的事业‌。”提到边疆的人和事,刘启芳眼里总是充满着希望的光。

结合收集到的实际情况,刘启芳在全国政协“加强和创新边境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远程协商会上作专题发言,把问题和建议从边疆带到了北京,为各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带领公益组织参与兴边富民,作为委员履职同样服务兴边富民。人参是吉林省的优势资源,也是边疆地区选择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刘启芳将之作为调研切口深入乡村企业实地调研。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刘启芳提出,加强人参种植、加工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民掌握技能,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建议。

作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实践者,刘启芳也持续为慈善事业鼓与呼。她连续多年就此提交了落实公益慈善激励政策、加强公益慈善行业监管、完善捐赠相关税收管理体系等建议,其中《关于完善捐赠相关税收管理体系的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2024年度好提案。

“这一年里,我一直是在边疆、在田间地头、在离群众、离问题最近的地方。”刘启芳说,每一次的实地走访,都让她更加贴近边疆群众的生活,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盼,“那些关于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的声音,都已经化成我提案建言中的字句。”

今年全国两会,刘启芳继续关注兴边富民议题,并就加强边疆地区社会治理、职业技能培训、盐碱地改良等问题建言献策。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倾听和反映边疆群众的期盼和要求。我将坚持把履职成果书写在兴边富民的实践一线,做一名边疆发展的见证者、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刘启芳说。

(黄昌盛)

专题推荐

  • 民革十四届三中全会
  •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