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我国大批地方小戏种在文化传承、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地方小戏种如何扩大传播声量,剧目、唱腔、表演技艺如何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为此我建议,点面结合推进小戏种数字化传承。启动地方小戏种数字化保护工作,由文旅部门指导,属地乡镇、村具体负责,对现存小戏种剧目进行挖掘整理,收集其历史演化资料,建立数字档案,实现一戏一档。建立覆盖全国的地方小戏种数字共享平台,各戏曲表演团体可共享平台资源,了解其他地方戏的历史沿革、唱词文本、唱段视频,扩大自身创作视野,避免同质化;加大对小戏种数字化保护传承的投入,鼓励年轻人才投身小戏种的传承发展。
上下联动加大宣传。在新媒体开设地方小戏种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小戏种;提高学生群体对本地传统小戏种的认知,组织小戏种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传承工作。
内外兼修推动跨界融合。邀请专业人士收集小戏种的高质量唱词文本,结合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创作符合当代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新剧目。同时,鼓励地方小戏种与旅游、影视、动漫等产业融合,开发文创产品、创新演出形式,利用数字技术为小戏种注入活力,如运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观演体验,培养年轻的戏曲观众。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