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2025>>2025年民革參政議政專題>>代表委員建言
蔣滌非代表:以“住”為錨 織就民生保障網         2025年03月11日10:51

2024年春,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民革湖南省委會主委蔣滌非帶著三份沉甸甸的建議走進人民大會堂。從商品房預售改革到傳統村落保護,從房屋安全保險到全周期監管,他的建議如同一張精密的民生保障網,覆蓋了“住”的全生命周期。

在商品房銷售領域,蔣滌非直指預售制引發的“爛尾樓”頑疾。他提出“現房銷售+分期付款”模式,建議建立全國統一的預售資金監管平台。住建部對此高度重視,多地試點政策已逐步落地,購房者權益得到進一步保障。

傳統村落保護則是“與時間賽跑”的戰役。在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蔣滌非看著AR技術重現的土司祭祀場景,感慨道:“這些村落是中華文明的活化石,不能讓它們在推土機下消失。”他推動的“傳統村落+非遺工坊”模式,已在醴陵陶瓷、永順莓茶等產業中開花結果。

房屋安全保險制度,則是蔣滌非為自建房安全設計的“防護鎖”。他建議通過市場化機制建立全生命周期保險體系,並推廣“一樓一檔”數字平台。這一建議與多地實踐不謀而合——如深圳市試點“保險+監測”模式,上海市將30萬元以下小工程納入保險范圍,均體現了“小切口、大治理”的智慧。

2024年,蔣滌非調研足跡遍布湖南山水。在醴陵市國光瓷廠,他看到廢棄窯爐變身沉浸式劇場,當即提議聯合高校設立陶瓷設計產學研基地﹔衡陽建湘柴油機廠改造現場,他建議用AR技術讓千年碑刻“開口說話”﹔永順莓茶產業園,他叮囑品牌要“內外兼修”,拿下歐盟認証。

“文化遺產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活著的文明。”在炎帝陵基金會,蔣滌非推動成立兩岸炎帝文化研究聯盟,並審定中小學炎帝故事讀本﹔株洲某中學的思政課上,孩子們用皮影演繹“神農嘗百草”,讓千年文明在童聲中煥發新生。

數據顯示,湖南2024年文旅產業收入增長22%,其中歷史文化景區貢獻超四成,印証了“守護即發展”的辯証法。

今年兩會,蔣滌非的目光聚焦在他作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分管的住建、衛健、文旅等相關領域: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建設、微短劇高質量發展、傳統建筑業轉型、《建筑法》修訂……每一份建議都緊扣高質量發展主線。他透露,調研中發現中藥材種質資源流失、微短劇內容同質化等問題,將成為提案的核心內容。

在蔣滌非看來,提案建議的生命力在於精准性和可行性。為此,民革湖南省委會構建了“廣泛薦題—省委會定題—各方領題—聯合解題—共同答題”的選題調研機制。比如在“規范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提高政府投資績效”課題中,組織調研組先后赴常德武陵區、桃源縣調研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邀請財政、發改部門及高校學者共同論証,最終形成“全生命周期績效評價體系”等創新建議。2024年,民革湖南省委會撰寫的30篇調研報告、情況反映等得到省部級以上領導肯定性批示。

“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蔣滌非說,自己的調研堅持“三心”原則:用心看現場,用心聽訴求,用心想對策。在湘江生態保護調研中,他通過“解剖麻雀”式分析,推動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在老舊小區改造中,他建議引入“全生命周期績效評價體系”,讓政府投資更精准。

“每一處文化遺產都是湖湘的‘金色基因’,每一項政策都應承載百姓的期待。”從“住有所居”到“文化活態傳承”,從“深調研”到“真建言”,蔣滌非以腳步丈量民情,用專業書寫擔當,讓人大代表的光榮稱號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李 可)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