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2025>>2025年民革參政議政專題>>履職故事
李生龍委員:運用司法智慧書寫時代答卷         2025年03月11日10:57

“‘誓心家國事,協力共擔當。’新時代新征程,我將繼續用心用力建言資政,為國履職,為民盡責。”這是一年前的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革重慶市委會副主委李生龍在委員參會筆記中寫下的文字。

作為一名民主黨派干部、人民政協大家庭中的一員,20多年來李生龍時刻以“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自勉,持續為法治建設、經濟發展、民生福祉、社會治理、生態文明鼓與呼,力爭以高質量提案助推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在法院工作數十年的李生龍注意到,近年來,人民法院積極創新審判執行方式,探索運用認購碳匯替代修復生態環境,積累了一系列獨特經驗,成為司法審判服務保障“雙碳”工作的創新點和亮點,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在司法實踐中,仍然存在碳匯認購責任承擔制度供給不足、責任順位不明、案件適用范圍不清、技術支持保障不力等問題。

作為一名深耕司法領域的政協委員,李生龍時刻謹記將履職盡責與本職工作緊密銜接。因此,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他提交提案,建議出台碳匯認購專門制度予以規范,盡快完善碳匯認購司法適用規則體系,促進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碳匯增量的有效提升。

今年,李生龍延續對綠色發展話題的關注,從司法與行政協同角度為長江流域生態修復建言獻策。

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也是守護好中華文明搖籃的必然要求。然而,李生龍通過調研發現,目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修復存在行政區劃割裂、系統性修復不強、司法與行政協同不夠、協作共享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需要司法與行政雙輪驅動及長江流域全域協同,方能筑牢長江生態屏障,譜寫流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李生龍說。

對此,李生龍進一步建議,明確司法與行政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修復中的功能定位,推進司法與行政銜接協同,深化流域統籌和區域協作,加強技術支撐提升修復效果,“希望通過這些方式,助推長江干流水質持續改善、珍稀物種數量持續回升、流域綠化面積穩步擴大、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使流域生態修復成效更加顯著。”

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是李生龍今年聚焦的另一熱點問題。

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糾紛是平安中國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由於超大城市人口分布密集、社會結構復雜、利益訴求多元,矛盾糾紛更易疊加,給城市現代化治理帶來挑戰。作為《重慶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促進條例》起草工作的參與者,此前,李生龍先后到多個省份調研,發現已有的解紛模式難以適應超大城市治理需求。為此,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建議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指引,加快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促進法》立法進程,以立法供給保障平安中國建設和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行穩致遠。

“‘春無遺勤,秋有厚冀’。自然風物、千行萬業都在拔節生長。”在今年的委員參會筆記中,李生龍寫道,“我將一如既往勤稼力穡,不棄功於寸陰,始終牢記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初心使命,以一丁至微、毫芒之光,努力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貢獻綿薄之力。”

(王佳雯)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